核心提示: “醫俠”吳一龍新突破!肺癌可成慢性病
無論是以發病率計,還是算死亡率,肺癌都可謂“首癌”。目前我國每年新發肺癌達78.1萬例,相當于平均每10分鐘就有15人患病,年死亡病例達62.6萬例。
不過近二十年來,肺癌治療出現了最根本性的兩種突破性療法,就是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了。廣東省人民醫院終身主任、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胸部腫瘤研究協作組主席吳一龍教授告訴大家,正因為新技術新療法的不斷進步,現在人們可以將肺癌看作是慢性病!
(點擊視頻觀看精彩內容)
新療法的出現和進步
為患者們帶來了新的希望,
但吳一龍教授也提醒大家,
一些誤區要重視起來!
1、重視首次治療
對于所有的患者和醫生,首次治療是最重要的,F在存在這樣一個誤區,在不確定某個藥物對患者的獲益療效之前,就讓患者嘗試使用,這在精準醫療時代是非常糟糕的事情。因為這樣的嘗試有可能會影響甚至耽誤之后治療的效果,所以首次治療很重要。
在首次治療中,還存在另外一個誤區,很多患者一旦被確診為癌癥后,就覺得應該馬上進行治療,這也是錯誤的理念。當你懷疑是癌癥到開始治療的時間,只要不超過一個月,對整個治療的影響是不大的。醫生需要在這一個月的時間里,給患者找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法,所以醫生和患者都要注意不要輕易決定首次治療的方式。
2、免疫治療不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臨床發現很多肺癌患者或家屬,將免疫治療當成“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往往是感覺已經沒有救了,趕緊用免疫治療試試。把腫瘤免疫治療當成“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效果往往糟糕,就是因為身體狀況非常差了,哪怕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也已經失去最佳時機了。
3、改變原有治療方案要慎重
醫學知識是非常復雜高深的,非醫學專業的患者、家屬在網絡上學習到的內容都是非常淺顯的,患者可以自主學習,但切不可擅自決定治療方案,比如,患者在多個醫生處就診完后,自行比較各治療方案后自己決定治療方案,這樣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因為醫學具有不確定性,每個醫生的方案有微小的差別,而這些微小的差別并不是原則性的問題,希望患者要謹記,一定要和醫生進行充分溝通,遵循醫生給出的治療方案,決不可自行決定,以免耽誤治療。
4、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的未來
未來的5到10年絕對是腫瘤學取得突飛猛進的一個時代,因為有非常多新的技術引進到醫學之后,讓我們對癌癥的本質了解得越來越多,今天我們才找到8個基因靶點,分了8種類型,但預計未來一兩年可以找到15個,就意味著有更多的人可以使用靶向治療或者得到更長的生存期。我們對這個機制了解得很清楚之后,也完全可以找到克服耐藥的方法,這是正在努力的方向。
免疫治療方面,今天大家都說PD1是神藥,但目前在免疫治療方面已經在做很多新的研究,并提出要超越PD1、PDL1。因為人體的免疫系統太復雜了,我們目前了解得太少了,但是現在人們開始了解到越來越多它的機制,這樣就能夠研究出新辦法。
本文章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一切診斷和治療請遵從醫生的指導。如果還有其他疑問,您可以撥打免費長途電話400-6000-838進行咨詢,或者直接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