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姨今年50多歲,已經退休四年了,以前她的大便都很正常,每天挺規律的。但是退休那一年她去旅游回來整整四天沒排便,肚子實在脹得難受。于是她就聽從朋友的建議,買了通便茶來喝,這種通便茶平時也經常能在電視廣告上見到。王阿姨喝完以后果然大便通暢,當時還覺得這通便茶的效果真是立竿見影。然而第二天又解不出,于是王阿姨試著繼續喝通便茶,喝完后果真變通暢了。
朋友告訴她:“大便每天都要解的,否則就會產生宿便,而宿便停留在體內則釋放對身體有害的毒素,所以你就天天喝吧。反正就當喝茶,廣告上也說這是安全的純中藥成分,可以每天給你的腸子洗洗澡”。王阿姨信以為然就天天喝通便茶,而且效果還挺滿意的,就這樣連續喝了好幾年。
后來,王阿姨又聽說人到了一定年齡,應該做一做胃腸鏡檢查。于是前段時間她來廣東省中醫院做了胃腸鏡檢查。然而,令王阿姨震驚的是內鏡下腸粘膜居然出現黑褐色的改變,血管紋理完全看不清。這種狀況即使是沒有醫學知識的普通人看了,也知道是不正常的情況。王阿姨感到很困擾,為什么好端端的我的腸子會變成黑色呢?經過一番詢問,醫生知道了其中緣由,便耐心地給王阿姨解釋:“腸子變黑跟您平時喝的通便茶有很大關系,市面上常見的通便茶中大多含有蒽醌類成,這類成分會刺激大腸黏膜,導致脂褐素在腸粘膜沉積,最終發展成結腸黑變病。同時結腸黑變病會進一步加重便秘,從而使人對這類藥物產生依賴,更糟糕的是結腸黑變會進一步升高結直腸腺瘤這一類癌前病變的發病風險,以后可千萬別再喝了”。聽了醫生的這番話,王阿姨嚇出了一身冷汗,再也不敢聽信廣告隨意服用通便茶了。
【北平說】
一、宿便究竟是什么?
首先是“宿便”這個詞,大家可能在網上或者在廣告里都看到過。但是在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的教科書上都沒有提及“宿便”。它是被營銷方創造出來的概念。
在正常的情況下,食物從我們的口腔進入到胃里進行研磨消化變成食糜狀態,大致經過2-3小時,才能夠經胃排空進入小腸。進一步在小腸停留大約8小時進行充分消化及吸收,然后才進入到我們的大腸。下一步,大腸會重吸收其中一部分的水以及維生素等有用的物質,最終才會排出體外。
受個體差異、飲食習慣、周圍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每個人排便的習慣及頻率不同,有人大便一天一次,有人兩三天一次,但只要每周不少于三次,排便順暢,就不是便秘,更不是有“宿便”。每周小于三次,排便費時費力,那么就可能存在便秘的情況。
便秘的患者,經常會嘗試通便茶。一些通便茶原材料包括番瀉葉、決明子或者蘆薈等,這些都是含有蒽醌類成分的瀉藥,一般來說是寒性的、有清熱作用,不可以長期服用。除此之外,還有大黃、何首烏、虎杖等這些中藥,也是含有蒽醌類成分的。如果服用就會讓我們的大腸變成黑色,也就是形成了結腸黑變病。這主要是由于蒽醌類成分會刺激大腸黏膜,破壞黏膜屏障,促進大腸粘膜上皮細胞凋亡,這些生成的凋亡小體被巨噬細胞吞噬后形成脂褐素沉積在腸粘膜,最終導致了結腸黑變病。結腸黑變病會進一步加重大便排出障礙,使人對蒽醌類瀉藥愈發依賴。
不僅如此,有研究發現,得了結腸黑變病以后發生腺瘤性息肉的風險相較于普通人明顯升高,腺瘤性息肉則屬于癌前病變,有進一步發展成結直腸癌的風險。
三、純天然的通便茶也不能天天喝!
像這種蒽醌類成分瀉藥在保健品市場里面也是比較多的,比如各種通便茶,或者美容養顏、減肥瘦身的產品。最近在年輕人群里流行的一種叫做酵素的產品,宣稱是由新鮮蔬菜、水果或粗纖維的成分經過發酵制成的,其實很多也含有蒽醌類成分。以上這些都是不建議天天服用,雖然號稱是純天然的食物,但長期喝非但不能給腸子“洗澡”,還給大腸造成傷害,甚至可能引起肝腎毒性。
中醫講“是藥三分毒”,即使是純中藥的成分也不能隨便吃。藥物種類、用量、用法及用藥療程等詳細的治療方案,都應該由專業醫生指導及制定。所以便秘難受時千萬不要亂吃藥,尋找醫生的幫助明確便秘的原因從而選擇合適的解決方案才是最佳辦法。
本文章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一切診斷和治療請遵從醫生的指導。如果還有其他疑問,您可以撥打免費長途電話400-6000-838進行咨詢,或者直接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