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店備好這些解暑藥!明天入伏,持續高溫影響9億人
“加長版三伏天”來了,多地持續高溫,熱射病死亡案例增加,藥店人提醒顧客做好防暑準備。
持續高溫,影響全國9億人
截至今天(7月15日),中央氣象臺已連續10天發布高溫預警,今年長達40天的“加長版三伏天”將在明天正式開啟。

今年6月以來,我國平均高溫日數5.3天,較常年同期偏多2.4天,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全國共有71個國家氣象站的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其中河北靈壽、藁城、正定和云南鹽津日最高氣溫達44℃以上。
截至7月中旬,高溫事件已持續30余天,覆蓋國土面積達502.1萬平方公里,影響人口超過9億。據中央氣象臺預報,7月17至20日,四川盆地、江漢、江淮、江南西部和北部沿江、華南西北部等地將出現降雨過程,高溫天氣得以緩解,江南東南部、華南東部持續高溫悶熱天氣。21日之后,南方地區高溫將再次發展,范圍擴大,福建、江西、浙江南部等地日最高氣溫可達39至41℃。
“熱死人”不僅是玩笑話
受高溫天氣影響,“熱死人”不僅是一句玩笑話,7月以來,浙江、河南、江蘇、四川等地多人確診熱射病,已有死亡病例。
“熱射病”通俗地講就是最危險、最嚴重的中暑。據溫醫大附二院急診科副主任孔萬權介紹,熱射病患者如果救治不及時,死亡率可高達60%。
其典型癥狀為核心溫度升高至40℃及以上、中樞神經系統異常,例如精神狀態改變、抽搐或昏迷等,并伴有多器##官損害,嚴重者危及生命。
經典型熱射病常見于年幼者、孕婦和年老體衰者,或者有慢性基礎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損的個體,通常是被動暴露于熱環境引起機體產熱與散熱失衡而發病。
青壯年同樣不可掉以輕心,勞力型熱射病就常見于夏季劇烈運動的健康青年人,主要由于高強度體力活動引起機體產熱與散熱失衡而發病,比如消防員、快遞員、建筑工人等。
高溫、高濕的氣候和高強度體力活動是導致熱射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
北京朝陽醫院普外科主治醫師曾維根在科普視頻中提到,給熱射病患者降溫時不宜使用退燒藥。因為熱射病屬于中樞性高熱,對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常用退燒藥對熱射病沒有治療效果,而且還可能引發凝血功能障礙、肝損傷等。
除立刻就醫外,熱射病患者的首選治療方式是物理降溫,例如用冰塊敷在脖子、腋窩、腹股溝等大動脈經過的位置。
備好防暑清暑藥物
在熱射病的預防方面,浙大二院急診醫學科劉宏副主任醫師提醒,戶外工作者這段時間應注意避免長時間高溫下作業,及時補水補液。
另外,子女還要特別注意獨居老年人。很多老年人不喜開空調,室內溫度、濕度高,子女應盡量幫老人事先準備防暑降溫藥物、清涼飲料,勸說減少外出活動。
對于防暑清暑藥物的選擇,江蘇某單體藥店店長告訴賽柏藍-藥店經理人“主要就是藿香正氣”,有時也可以“順便帶點仁丹、花茶金銀花之類的”。
執業藥師李左標表示:“藿香正氣有很多劑型,正氣丸、正氣口服液、正氣合劑、正氣滴丸、正氣膠囊等等,都可以推薦!
執業藥師李思博向賽柏藍-藥店經理人解釋,以藿香正氣散為例,方中以藿香為主,辛散風寒,芳化濕濁,和胃悅脾,輔以行氣燥濕之品,使風寒解而寒熱除,氣機暢而胸脘舒,脾胃和而吐瀉止,邪氣去而正氣復。
包括藿香正氣在內,藥師們還推薦了以下幾種藥物用來清暑祛濕:
適用人群:主要用于外感風寒,內傷濕滯或夏傷暑濕所致的感冒以及胃腸型感冒。
用藥提示:藿香正氣水含有40%-50%乙醇,不宜與頭孢菌素類、硝基咪唑類類藥物同用。服用后也不宜駕車。
適應證:用于暑濕感冒引起的胸悶嘔吐,腹瀉便溏,發熱,汗出不暢。
用藥提示:組方中含有生半夏,性溫燥,陰虛燥咳、津傷口渴、血癥者禁服。
適應證:用于暑濕病邪引起的四肢疲倦,食欲不振,身熱口干。
用藥提示:服藥期間,不宜同時服用溫補性中藥。飲食宜清淡,忌食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適應證:主治暑濕感冒,對應癥狀為發熱頭痛,腹痛腹瀉,惡心嘔吐,腸胃不適。
適應證:內服治療暑濕所致發熱,身倦,口渴,泄瀉小便黃少。外用可治痱子。
用藥提示:孕婦及小便清長者慎用。服藥期間忌食辛辣食物。
溫馨提示:
本文章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一切診斷和治療請遵從醫生的指導。如果還有其他疑問,您可以撥打免費長途電話400-6000-838進行咨詢,或者直接聯系我們。